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一届智能精准医疗高端论坛在上海大学顺利举行

创建时间:  2020/12/25  李晨晨   浏览次数:   

为了推动人工智能与精准医疗的深度融合,响应国家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响应上海市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助力上海2020年成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和亚洲一流的健康城市,2030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的发展目标,加速上海大学新医科建设的快速提升,推进上海大学医学院筹建工作跨越发展,2019年4月29日,由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天慈国际药业有限公司与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协办的第一届智能精准医疗高端论坛于乐乎新楼2号楼思源厅顺利举行。此次“智能精准医疗高端论坛”邀请了著名科学家及龙头企业,上海市相关领导共同对“智能精准医疗”的前沿领域、未来发展和战略布局进行了深度研讨。

出席此次论坛的领导和专家有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丁健,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衣承东,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傅大煦,上海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发展处处长张宏韬,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副处长董潋滟参加论坛,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及上海市优质企业代表应邀参加论坛,他们是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理事长刘士远;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崔大祥;苏州大学刘庄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敏敏教授;厦门大学刘刚教授;上海大学机自学院杨帮华教授,上海天慈国际药业有限公司李函璞董事长、池王胄总经理;上海全景医学诊断中心张建院长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优质企业代表。上海大学医学院筹备组组长许金廉教授,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费敏锐;上海大学社区学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尹静波;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党委书记钱冬英等相关学科的领导和师生们。上海大学智能医学学科负责人,上海大学肿瘤精准靶向研究中心主任王艳丽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并向大家隆重介绍了到场的各位领导、专家。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东寒代表上海大学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金校长从校园风貌、学科布局、建校历史三点向大家介绍了我们美丽的上海大学。金校长提出,本次论坛的主题与上海市加快建设一流中心城市,与国家“健康中国2030”的部署十分契合。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推进了上海大学医学学科的建设。金校长希望能够发挥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重点瞄准医工结合,智能医学和精准医学等领域。以“小而精、高起点、深融合、国际化、育英才”为指导方针,探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上大风格的医学发展模式。金校长表示上海大学愿意与优质企业一起共同打造智能精准医学的科研成果的孵化基地、临床应用的转化基地。共同打造世界一流创新型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一流智能医学科技创新基地、一流临床医学学科及医学转化应用实践基地。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上大医工学科的师生能够珍惜难得的机会,多学习多请教,同时也探讨与产学研合作的可能性,努力实现合作共赢,促进上海智能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上海市经信委人工智能处的张宏韬处长提出,人工智能发展需要解决来自技术突破、示范应用推广、支撑制度三方面的问题。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副处长董潋滟提出了科技创新、跨界渗透和融合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性。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的傅大煦副主任对上海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基础表示了认可,人工智能和精准医学的有效结合需要来自各个学科的人才。各位领导就上海市的政策对上海大学关于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研究建设提出了实质性建议。

学术交流环节,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丁健院士就“分子靶向药物耐药与克服策略”进行报告。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迫切地要求抗肿瘤药物研发革新理念、在推进药物研发的同时,尽早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丁院士向大家展示了上海药物所多年来瞄准国际前沿,在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新分子发现、新机制探明、新标志物研究及候选新药研发等诸多方面取得的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接下来,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刘士远主任就胸部疾病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研发现状与展望进行报告,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研究从肺结节开始,落地的场景有可能从胸部疾病首先实现。胸部疾病从图像采集、质量控制、病灶检出、病灶定性、病灶量化、病灶分级分型、靶向治疗原则、疗效评价等环节都需要AI产品的赋能与帮助,刘主任提出,AI革命一定会改变我们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当怀揣期待砥砺前行。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就新发传染病的分子诊断研究进行报告,目前,建立高通量、快速、准确、高性价比的病原体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是公共卫生应急工作重点研究方向,关系到患者能否及时诊断、及时隔离和及时救治。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崔大祥教授介绍了智能化纳米医学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对智能纳米精准医学的概念、进展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聚焦智能纳米材料、纳米检测器件与传感器、智能响应的纳米探针、手术边界确认与转移淋巴结示踪的纳米探针,纳米靶向免疫治疗技术,以及开展的一系列临床转化研究。苏州大学刘庄教授报告了纳米生物材料与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刘庄教授课题组试图将纳米生物材料技术与免疫治疗策略相结合,在最近的研究中,他们通过利用已被FDA批准的材料体系来构建新型治疗用生物材料,可将免疫治疗策略与光学治疗、放射治疗等技术结合而发挥的协同功效,通过局部治疗实现全身疗效,有效抑制肿瘤转移与复发,动物实验结果已见成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敏敏教授介绍了铁蛋白医用仿生材料的应用,以阎锡蕴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课题组依据人体天然铁蛋白独特的壳核结构,仿生合成了24聚体的铁蛋白纳米粒子,实现了肿瘤的识别与可视化一步完成,使临床癌症诊断从4小时缩短为1小时,大大提高了临床病理诊断效率;为体内医用纳米材料研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上海大学肿瘤精准靶向研究中心主任王艳丽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一种新的肿瘤靶向机制,该机制打破了肿瘤靶向治疗领域30年以来肿瘤靶向率低的瓶颈。并围绕智能精准靶向纳米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其应用,计划开发研制全自动数字多通道组织样本扫描仪,实现快速、实时、高精度组织病理分析检测。开发研制可视化肿瘤实时手术导航仪,实现单细胞层面的肿瘤可视化手术切除,降低肿瘤复发率。实现高靶向、高疗效的研究目标,推进肿瘤诊疗一体化的突破性进展。厦门大学刘刚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制备的集肿瘤成像和治疗于一体的系列纳米探针及仿生纳米药物递送载体,介绍了多功能仿生纳米探针的设计和构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杨帮华教授介绍了脑机交互基本原理、核心的人工智能解码方法、脑机交互结合VR技术,及其在脑卒中病人康复、戒毒诊断康复、精神抑郁症患者诊断等典型医工结合领域的具体应用。

上海天慈国际药业有限公司池王胄总经理提出,天慈国际采用“A+W”创新产业模式致力于解决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天慈以自己的研发技术为核心基础,整合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形成全产业链的同业平台,是整个产业链的“柔性、开放、给予”的共享平台,期待全世界更多科学家到上海“一起造药”,让老百姓用得起高效低价的放心药。上海全景医学影像中心院长张建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全景的企业文化和全景集团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创新性提出“融合”概念和主动靠前的服务理念,打造一套符合临床需求的体系。全景医学影像的愿景和追求是“打造值得托付和信赖的知名医疗品牌”。来自欣凯医药的白蕊主编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智能疾病管理系统(SSDM)在有效实现患者和医生共同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报告结束,各位专家教授与企业代表进行积极研讨,上海大学许金廉教授提出精准医疗的发展一定要以尊重伦理为前提,把“新医科”作为内涵要求,提出“错位发展,交叉突破”的策略;巩固“小而精、高起点、深融合、国际化、育英才”的办学定位;希望通过与各位兄弟院校的专家、各位企业代表的共同努力,快速实现“产学研用医”的良好结合。不但要培养卓越的医生,还要培养卓越的医学科学家。厦门大学刘刚教授通过厦门大学医学院的例子提出了上海大学医学院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崔大祥教授基于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立提出了宝贵建议指导,建议大家利用多方资源积极开展合作,实现共赢,共同提升。

最后,王艳丽教授提出此次论坛是校企联动的一次良好开端,相信在市领导的支持下,在以金冬寒校长为核心的上海大学强有力的党政领导下,通过不懈的共同努力,上海大学新医科建设定能不负智能,不负精准,推动智能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为健康中国,健康上海的发展战略贡献一份力量。并宣布智能精准医疗高端论坛圆满闭幕。

上一条:环化学院王艳丽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论文